辐射避难所的规划标准有哪些
辐射避难所的规划标准主要围绕资源管理、建筑布局、人口控制及防御体系四大核心要素展开。合理的规划能够确保避难所在核战后的废土环境中高效运转,同时应对各类突发危机。资源管理是基础,需平衡电力、食物和水的生产与消耗,电力作为核心资源直接影响其他设施运行,建议优先建设三联发电厂并升级,确保储备量始终高于消耗红线。食物和水资源需根据人口规模动态调整,避免因短缺导致居民健康恶化。瓶盖作为流通货币,可通过派遣高幸运属性居民探索废土或加速生产房间获取,用于扩建和升级关键设施。
建筑布局需遵循功能分区与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原则。每层18格空间需合理分配电梯与房间位置,推荐采用2个大房间+1个中房间+2部电梯的布局模式。生产类设施如电厂、净水厂应集中布置在中层,便于居民调度;训练室和宿舍可置于下层,减少灾害蔓延风险。第一层建议空置或设置无人宿舍,避免频繁遭遇地表入侵影响生产。特殊设施如医院、武器工厂需独立规划,确保紧急情况下快速响应。三联房间合并能提升效率,但需注意同类型房间相邻建造才可合并。
初期可通过广播站招募或居民配对生育增加人口,但需注意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的平衡。建议在40-60人口阶段暂停扩张,优先训练居民属性,尤其是力量(S)、敏捷(A)、耐力(E)和幸运(L),这些属性分别提升战斗能力、生产速度和资源获取概率。后期人口上限为200,但超过100后新增建筑性价比降低,广播站可适时拆除。居民属性训练需在对应健身房完成,满级属性为10点,装备加成可突破上限。
防御体系需兼顾内部灾害与外部入侵。第一层大门处应部署高力量、高耐力居民,配备高伤害武器如增强型霰弹枪或加特林,以应对死爪等强力敌人。内部需防范火灾、辐射蟑螂等灾害,建议每层配备至少一名携带武器的空闲居民,便于快速救灾。巧手先生机器人可用于自动收集资源,但需避免其参与战斗,复活成本极高。防御建筑如炮塔和陷阱可后期补充,但人员属性与武器配置仍是核心。
避难所应保留部分瓶盖和资源储备,以应对突发事件或建筑改造。科技研发如核电站、高级武器工厂需在资源充足后优先解锁,提升整体效率。定期调整布局以适应人口增长和任务需求,避免因固化设计导致发展瓶颈。最终目标是建立自给自足、攻防兼备的避难所,确保居民在废土世界中稳定生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