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战略版中位置搭配有什么要求
武将的位置搭配是影响战斗胜负的核心因素之一。主将通常位于队伍最左侧,承担核心输出职责,需要配置高兵力和高输出战法。主将一旦阵亡,即使副将存活也会判定战斗失败,因此主将的生存能力同样重要。副将分为第二和第三位置,前者多为辅助输出或控制型武将,后者通常放置防御型武将吸引伤害。兵种适性(S/A/B/C级)直接影响属性加成,S级适性武将应优先放置在对应兵种队伍的核心位置。
武将的站位需结合战法类型与发动顺序。指挥类、被动类战法在准备阶段生效,通常优先配置给主将或第二位置武将;主动战法受速度属性影响,高速武将适合放在第二位置实现先手控制。例如八门金锁阵、盛气凌敌等减伤战法需由副将携带以保护主将,而太平道法、士别三日等输出战法则需主将佩戴。战法摆放顺序也需注意,带有前置条件的战法(如鬼神霆威需目标血量低于50%)应放在第三栏,确保前置伤害技能优先触发。
枪兵克制骑兵但被盾兵克制,因此面对骑兵队伍时,枪兵S适性武将应置于前排;弓兵需规避盾兵接触,通常安排在后排输出位置。特殊阵法如三势阵、武锋阵会改变站位逻辑,三势阵要求主将自带战法发动率提升,需将核心输出定为主将;武锋阵则需要将兵力最低的武将固定吸引伤害,通常调整防御型武将至第三位置。仙人标签武将(如于吉、左慈)不受兵种适性惩罚,可灵活填补队伍空缺位。
资源分配与属性加点需配合站位策略。主将优先获得装备特技和属性点分配,武力型主将推荐全武力加点,谋略型主将选择全智力;速度属性决定出手顺序,副将若携带控制战法需通过加点或装备确保快于敌方。陷阵营、藤甲兵等特殊兵种会改变承伤逻辑,通常由统率成长高的副将携带。赛季后期出现的个性系统(如北定中原剧本)可进一步强化位置特性,例如选择支援个性提升后排武将的治疗效果。
同盟作战中的城池攻防对站位有特殊要求。攻城队需配置至少1支器械兵种部队并置于后排,主力部队负责清除守军后器械部队压秒攻城。防守时通过调动与驻守机制调整站位,调动状态武将享有80%属性加成,适合放置于前沿阵地。地形因素如山川河流会影响移动路径,狭窄区域需将控制型武将前置打断敌方行军。赛季中后期出现的SP武将(如SP诸葛亮、SP马超)往往具备改变站位规则的新机制,需根据战报数据动态调整阵容。
武将的缘分组合会产生站位联动效果。五虎将、东吴都督等缘分阵容需严格按系统要求配置指定武将,触发额外属性加成。事件战法如形一阵要求三名武将自带战法类型相同,需平衡输出与辅助位置的比例。最新版本中,SP庞德、SP荀彧等武将的登场催生了新站位流派,如紫金弓阵容将SP庞德置于副将位配合贾诩的混乱效果。实战中需通过战报分析优化站位细节,例如面对速攻队时可牺牲部分输出将治疗武将前置。